名  称: 衡水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01068891/2008-001765
发布机构: 衡水市科技局 文  号: 衡科字〔2007〕54号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 2009年11月26日
主题分类: 其他 有效性:
衡水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总结

语音播报

    2007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狠抓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不断得到加强,取得新的成效。
    一、2007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07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51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5项,国内领先水平25项,国内先进水平19项;三项科技成果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塔式连续水解制取氰尿酸新工艺”项目获河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这是自1999年河北省科技奖励办法修订以来,我市首次获得的技术发明单项奖,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市专利申请量预计达到360件;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项目支持,共推荐申报省级以上项目31项,争取已到位资金1247万元;我市首次参加全国专利技术展览会,获得创新奖一项,金奖四项,银奖两项,铜奖三项,并获优秀组团奖。枣强县、景县、武强县、安平县、饶阳县、冀州市、桃城区等7个县市区通过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07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市新认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32家,较上年增长28%;新认定复审高新技术产品39项,较上年增长25.8%;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枣强玻璃钢集团有限公司2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北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同时,围绕玻璃钢、丝网、橡塑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三个领域,加强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以上水平的新产品。二是特色产业基地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努力,故城、冀州分别被认定为河北省摩擦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河北省采暖散热器特色产业基地。到目前,我市“河北省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已达到5家,占全省特色产业基地总数的六分之一,居全省各市首位。这些基地建设对提升特色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三是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总收入百万以上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00家,总收入超亿元以上民营科技企业达到27家;年技工贸总收入实现100亿元,同比增长11.1%。民营科技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农业科技进步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市本级共安排新技术、新产品开发14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支持,全市承担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项目1个,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个,省级农业创新计划项目4个,共争取资金500多万元。积极推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建设,深州、景县分别被省科技厅确定为一类示范县、二类示范县。经专家测产,深州高产攻关田亩产570.7公斤,示范区亩产451.6公斤;景县高产攻关田亩产526.3公斤,示范区亩产470.1公斤,全部超过计划指标。“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安平县、冀州市、武强县通过省政府组织的评估验收,并被命名为“河北省一县一业一园工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据统计,园区共引进新品种50多个,试验示范新技术36项,开展技术咨询15000人次,培训技术骨干5000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导向作用,经努力,我市一县、两乡、八村被认定为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其中,枣强县大卜罗村被推荐为国家示范村(全省推荐6个)。启动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工程,起草了《衡水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工程实施方案》,全市第一批50名科技特派员,即将奔赴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开展面对面的科技服务,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3、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新加强。今年以来,围绕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建设,着力构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全市已建成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10家,其中,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人员达到129人,先后与15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引进技术人才860多人次,引进科技成果530多项,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8000多条。为了有效整合科技资源,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衡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衡水市橡胶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枣强玻璃钢/复合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等6家中心加入了河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盟。同时,加强研究所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行业科技进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经省科技厅批准,在河北星月制动元件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河北省摩擦材料研究所。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省枣强玻璃钢集团有限公司2家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即将进行验收。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两年内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达到2852万元,完成创新成果2项,年创效益1600多万,完成技改投资6657万元。此外,不断加强“衡水市科技项目信息网”和“技术市场网”建设,在更广阔的领域整合、吸纳科技资源。“科技项目信息网”已与国内150多所院校、院所和市内650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系。“技术市场网”已发展网络会员1000多家,发布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招商引资等项目信息4400多条,登记各类技术合同320多项,合同交易额达1400多万元。
    4、科技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效。2007年,继续深入推进产学研对接和科技合作交流。重点抓了“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创造作物新种质”和“绿化树、果树新品种培育”2个中?斯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的执行工作;组织申报了1项国家政府间合作项目,即市农科所拟在中非地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同时,组织衡水学院、衡水啤酒厂、阜城福原食品有限公司、深州绿树食品有限公司参加了中?韩生物技术项目洽谈会,阜城福原食品有限公司、深州绿树食品有限公司分别与有关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组织饶阳骅通试压泵有限公司和枣强华强企业开发有限公司2家企业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中西科技合作论坛暨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洽谈会。此外,继续做好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合作。今年,7名清华博士生来衡水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市科技局会同高新区向各县市区征集课题13项,供研究生们研发、攻关,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5、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年以来,我们以“保护知识产权,激励自主创新”为目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一是充分利用“3.15、4.26、12.4”及科技宣传周等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专利宣传工作,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份,接待咨询1500余人次。同时,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在各类新闻媒体开展专利宣传20余次,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在全市筛选了2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发展潜力”的规模企业,进行法律、技术服务。同时在项目立项上给予倾斜支持,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坚持日常监管和集中执法相结合,围绕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商场、超市、专业市场等,加大对各类商品的检查力度,打击了不法行为,净化了我市专利产品流通市场,营造了良好的公平竞争和技术创新环境。
    6、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再出新举措。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科技计划原则,今年,我们在继续深入实施科技计划专家评审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大科技项目邀标制。为了增加科技计划项目的透明度,在评审过程中,监察室全程参与监督。监察室对各业务科室推荐的各类专家进行资格审查,建立统一的专家库,确保专家专业技术的权威性;严格执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有参审项目的单位的专家一律回避,不得参加项目评审。今年共组织50个科技项目进行了专家评审,对40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考察,顺利完成了科技计划编制工作。在科学技术奖励评审方面,为克服项目数量多、中奖单位相对集中的矛盾,今年卫生项目聘请省级专家进行了异地评审,增强了权威性和透明度。今年,共征集请奖项目66项,对58个项目授予2007年衡水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8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13项)。此外,为了加强科技计划管理,提高项目的完成率,今年对各县市区科技局、2006年度各级计划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了信誉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今年安排市级科技计划和推荐省级以上各类计划的主要依据。
    7、科普宣传工作不断深入。2007年,重点围绕全国“科技活动周”,联合18个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科技局,邀请蔬菜、林果、畜牧等有关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培训活动。活动周期间,组织了31个下乡小分队,深入到90个村庄进行科普宣传,共制作各类展牌300块,发放宣传资料8万份,解答群众咨询2万人次,赠送科技光盘500张,举办各类报告会6场,听众达5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通过采取科技大篷车、赶科技大集、发放明白纸、印发科技小册子、播放科技录像带、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16次,培训技术骨干1500多人次,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科技进步。
    8、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工作,设计方案已初步完成,并通过省地震局专家论证批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复;网络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按照省地震局的任务要求,我市承担的枣强县科技局信息节点、枣强县唐林中学数字测震台、晋43井前兆观测站数字化改造等三项工作均已完成;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围绕7.28防震减灾宣传周和全国12月4日法律宣传普及日,通过新闻媒体或制作展牌、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深入推进抗震设防要求的执法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保证了各项工程的抗震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2007年,我市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解决。一是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二是基层科技投入相对薄弱,难以形成对社会经济的有力支撑;三是科技人才匮乏,尤其是缺乏高层次的科研和技术创新带头人;四是科技创新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政策环境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采取的工作措施

    1、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营造创新实干的浓厚氛围。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提出了“严谨、提速、创新、和谐”的八字要求,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查找科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破除思想障碍,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创新、服务意识,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推动科技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内部环境,狠抓作风养成,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交流沟通、互帮互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合作共事中加强理解,在团结奋斗中实现和谐,营造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增强机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加强行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紧紧围绕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题,以科研立项和科技奖励环节为重点,深入实施“阳光科技”行动,对项目评审、评估、审批等各项工作实行阳光操作,增强科技工作的透明度,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同时,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把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振奋了精神,凝聚了人心,规范了管理,提高了素质,极大地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3、大胆探索,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紧紧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发展民营经济等中心任务,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解决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力实施科技专项行动,并且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4、加强科技宣传,树立政府部门良好的外部形象。把科技宣传贯彻科技工作始终,以各类新闻媒体为载体,深入宣传报道科技工作的新思路、新亮点、新经验、新成果,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工作氛围。一年来,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40多篇,其中国家级8篇。同时,加强科技政务信息工作,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科技工作动态,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全年共上报各类科技信息200多篇,其中在市委、市政府两办、省科技厅刊登150多篇。此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为科技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四、2008年工作设想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衡水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科技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强调查研究,凝练重点,突出亮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支持一批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开发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引领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1、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即:加强四个平台建设。一是以网上技术市场、科技招商网为依托,打造规范、高效的技术转移平台;二是以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三是以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为依托,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四是以各级各类农业科技传播站为依托,打造上下配合、协调联动的农业技术信息传播平台。
    2、实施科技专项行动。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农业深加工、社会发展等领域中的重大共性技术开发、技术攻关,实施科技专项行动。重点以各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依托,集中财力,实施跨年度滚动支持,力争在自主创新上实现突破,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3、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科技领军人物。启动实施“510”工程,推进项目与科技人才的有机结合,力争用五年时间,重点支持10项由我市各领域学术带头人、首席技术专家或前来我市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主持的创新创业项目,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能有效促进衡水产业结构调整的、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高科技项目。
    4、实施农业创新工程,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富民强县”工程、“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工程”,以引进、选育及示范推广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为重点,开发、应用、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综合技术,提高农业试区、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创新步伐。
    5、深入推进产学研,加强科技对外交流。广泛征集企业项目技术需求,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1-2次项目、技术洽谈会,为技术项目供需双方搭建桥梁,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科技管理经验,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选择1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引进技术、人才、项目。
    6、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专利知识培训,力争实现每个县市区科技局有一个专利工作者,规模以上企业有专利管理机构或自主创新机构。积极与市公安局经济侦查大队沟通,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界定、案件移交标的、程序、手续,严厉打击假冒、冒充以及专利诈骗。开展“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活动,鼓励和推动企业、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以科技原始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自主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