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2011年衡水市农业科技科普基地工作汇报 索 引 号: 404796914/2012-53311
发布机构: 衡水市农科所 文  号: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 2012年05月10日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有效性:
2011年衡水市农业科技科普基地工作汇报

语音播报

2011年衡水市农业科技科普基地工作汇报
 
一、科普基地基本情况
衡水市农业科技科普基地依托衡水市农业科学院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建设,属河北省首批非场馆类科普基地。
衡水市农业科学院(也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57人,其中干部55人,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13人,高级会计师2人,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政工师3人;设7个研究室:作物抗旱育种研究室、抗旱节水技术研究室、作物抗旱鉴定研究室、资源创新研究室、牧草作物研究室、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同时设有基建科、财务科和综合办公室 3个管理科室和4个科技企业,建有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和海南省三亚南繁试验站。
该基地位于深州市护驾池镇,占地面积633亩,拥有建筑面积3100平米,培训场地、展厅等面积300平米。
现有科普设施器材包括:多功能培训室、人工气候室、全自动气象观测站、根系生长观察室、 全自动抗旱防雨棚、抗热鉴定棚、 生物防治示范大棚、人工增雨、人工防雹设施、作物品种资源恒温冷藏库、小区试验联合播种机、收获机等科普特色资源。
基地现有科技展厅120平米,展板32块,图片100多张。配有多媒体投影机、VCD播放机、科普挂图30张,农业科技成果VCD光盘120张,新品种、新技术的PPT 32个;设有室外科普宣传橱窗18个。
该基地同时还是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品种改良分中心、农业部潮土野外试验观测站、衡水市农业气象科研基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基地的场所。
二、基地开展的科普工作
近年来,依托科普基地,建立示范基地20多个,举办不同规模的技术培训18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2300份,田间地头技术指导160多人次,接待乡村干部、示范户农民、中小学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观近1200人次。每年可面向公众开放100天左右。
(一)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
    围绕科普工作,实施“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包括深州市优质小麦、玉米、牧草基地;冀州棉花示范基地;饶阳、阜城蔬菜生防示范基地和景县节水示范基地。全院建立百亩试验田块15个,千亩示范方22个。其中:冬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以自研成果衡观35、衡5229、衡4399、衡136、衡216为主体品种,分别在深州、武强、武邑、桃城区、景县等11个县市区,示范辐射面积15万多亩。
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建立新品种衡单311、衡单6272和金秋963示范基地共计2810亩。分别在深州市前营、榆科示范,平均亩产685公斤,表现结实性好,出籽率高,抗病虫;采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示范面积1000亩,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棉花新品种示范基地主要以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及丰产高效栽培为核心技术,同时结合青刈黑麦示范推广了棉草连作种植技术。在基地周边乡镇,建立棉草连作示范区3000亩。
牧草新品种及高效种植示范基地与奶牛养殖小区结合,开展饲用黑麦、小黑麦、高丹草新品种与林草间作模式示范,饲用黑麦、小黑麦与高丹草一体化种植模式。分别在深州护驾迟、凤凰池;桃城区邓庄;景县龙华建立示范基地2000亩。
蔬菜生防技术示范基地建成市县级示范基地3个。其中饶阳3060亩、阜城1500亩、武强500亩。示范基地均采用放风口装置防虫网防虫技术;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食蚜瘿蚊防治蚜虫等生物防治技术;熊蜂授粉技术;使用生物微肥及配方施肥技术防病促产和膜下暗灌等系列综合技术措施。
测墒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分别在深州护驾迟和景县青兰乡建立了以衡观35品种为主的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在景县建成“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万亩示范方。景县节水技术示范基地和深州市小麦示范基地分别成为衡水市和深州市市长的领导干部责任田。
(二)组织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
1、组织现场观摩,提高领导、农民的科技意识
一年来先后组织小麦品种、、蔬菜生防、牧草种植、节水技术的现场观摩会6次。包括全国小麦产业体系专家、省市县各级领导120人参加的衡观35、衡4399小麦示范田“全国小麦产业体系小麦观摩会”;组织了“小麦新品种衡4399、衡0628现场观摩会”,组织了牧草新品种种植示范现场会、饶阳县蔬菜生防技术示范现场会等,为各级种子公司、种子经营、种植大户展示了新品种新技术。每次活动均让广大农民得到相应信息,提高了农民对科技的认识。
2、组织技术培训
针对生产季节和生产出现的实际问题,组织科技人员多次进行生产调研,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印发明白纸发放到各示范户,举办不同规模的技术培训18场次。仅7月份,我们与衡水市妇联合作,利用基地培训了小麦、玉米、棉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生物防治技术300多人次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严格执行科普规章制度
院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科技服务领导小组。以各研究室主任为主,组建了高水平的科技服务队伍。严格按照科普工作规划开展工作,以课题组为单元制定详细的科技服务计划,各示范基地专人负责。注重科普资金的投入、人员的配备,把科普基地建设工作列入全院年度工作重点,在设施建设、物资供应、人员配备、经费使用等方面,主管院长一抓到底,院综合办公室负责在各主要生育期进行监督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兑现奖励办法。院财务拨付专项经费支持科技服务,保证了科普基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科普活动室、图书室、科普橱窗、画廊等各种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开辟科普教育阵地。
(二)强化科普基地建设,开展科普活动
我院高度重视创新科普活动,充实科普内容。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技咨询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三农、贴近生产。一年来,接待参观者400多人次。
在科普基地建设方面,依托深州市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示范基地,以基地为中心,结合衡水市“百千万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创建“百亩试验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区”,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活动。2011年6月份邀请科普先进县乡村干部、群众到深州护驾池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参观、观摩约200人次,为农民讲解农业科学技术的可行性、增产增收效果和关键技术,让农民群众通过参观新技术、新成果,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结合田间指导开展科普活动,在小麦、玉米、棉花播前以及田间管理时期,组织农业专家参加科技下乡咨询活动,通过组织技术宣讲活动、组织科技人员走村串乡进行田间技术指导,针对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指导、现场技术服务和现场技术咨询等形式,送技术到村送服务到家。
(三)借助媒体扩大科普宣传影响
利用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逐步扩大科普基地的对外影响;组织撰写科普宣传材料。针对当前我省农业生产问题,提出专家科技建议、积极撰写科普文章、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等报期刊纸进行宣传。积极与电视台、电台等媒体配合,开展科普专题讲座。配合电视台制作专题片3-5个,接受河北农民频道、经济日报、科技报、农民报、河北日报等媒体采访10多次,新闻报道多次,同时为省市各新闻媒体输送视频宣传资料。重点宣传作物新品种、食品安全生产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科普知识。
   (四)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为更好地落实我院科普工作,领导班子亲自抓。我院与衡水市政府紧密结合,与衡水市农业局、畜牧局结合,先后组织召开设施蔬菜生物防治、林草间作现场观摩会。得到衡水市、深州市政府主管农业领导、示范区所在乡、村领导的支持,同时还得到市财政的经费资助。
在2011年小麦抗旱报春管工作中,科技人员及时到灾区调研灾情,除及时向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外,利用各种方式开展科普宣传,指导农民科学救灾、减灾,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抗灾减灾技术服务。
通过与政府结合,不仅很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我们基地的社会影响。
 
                                    201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