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教育信息化2.0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001068824/2019-2444571
发布机构: 衡水市政府办公室 文  号: 〔2019〕—49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 2019年04月10日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教育信息化2.0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语音播报

2019〕—49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衡水市教育信息化2.0实施方案

(2019—2022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衡水市教育信息化2.0实施方案(20192022年)》已经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研究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42       

(此件公开发布)

衡水市教育信息化2.0实施方案

(2019—202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我市各级各类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河北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和教育资源班班通。但是,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相比,从认识程度、经费投入、设备配置、教学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衡水市是教育大市,基础教育有着独到的优势,随着高考改革和教育方式创新,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制约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建设衡水教育强市,必须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建设教育强市,加快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全市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即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二、目标任务

1.构建集约高效的衡水市教育云支撑体系。2019年启动建设互联网+教育平台,到2022年,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深度应用,基本建成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资源服务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云平台、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体系。

2.加快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2019年,全市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接入率达95%以上,到2020年底前,宽带接入率达98%以上,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县城及城市学校普及无线网络。

3.积极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2019年,所有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全面使用乐教乐学教育资源平台,实现城市、县城、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各县市区、各学校也可以自选优质教育资源平台进行应用。

4.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2019年,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建立学习空间,教师、学生可以在同一空间学习、创作、交流。

5.加强大中专院校信息化建设。各大中专院校要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省、市相关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校的《教育信息化2.0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三、组织实施

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1.研发衡水市互联网+教育平台。

一期目标:完成基本架构、基础数据和空间建设。2019年,建成衡水市互联网+教育基础平台。平台的基本架构实现三个功能,即信息发布功能、事务办理及服务功能、若干子平台集合功能。每个子平台以数据为轴心和各级各类学校、各县市区连接,实现大数据管理。同时,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要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空间,在空间内可以实现学习、工作、办公、交流等功能。市级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建在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也要建设本级信息管理中心,确保互联互通、及时高效。

二期目标:建立工作管理平台。到2020年,基本建成互联网+教育工作管理平台。工作管理平台是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实现自身管理的教育应用软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应用为目的,建设工作管理和教育教学应用平台,实现互联网+教育平台上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三期目标:完善学校管理、教学应用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到2022年,完成全部平台建设与应用。以数据为中心,建立上下左右多层次、立体式、有效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提升平台对教育管理及公共服务的能力,支持我市开展教育信息化特色应用,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承载数字校园数据的积累、分析、管理和应用,全面提高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

2.建设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为引领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启动衡水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20192022年,每年每个县市区选取12所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学校优先建设示范学校,制定示范学校建设标准,以示范学校与大数据、云平台的结合带动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2019年全市建设25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到2022年,全市建成百所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对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市县两级给予适当补贴。到2021年,县城中小学能够深度应用大数据云平台;到2022年,全市中小学校普遍深度应用大数据云平台。

3.开展全市教育信息化培训活动。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每年对校长、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三个提升: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网络管理员信息技术建设的谋划和应用能力。2019年,完成1000名市、县教育局、中小学网络管理员、示范性学校校长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网管员职责、信息技术建设规范、电化教育、网络安全、校园网建设及应用等。

4.加强学科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库建设。汇聚基础教育、教研、电教系统等各方力量,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为依托,以全市教学展评为切入点,开展优质资源建设活动。各县市区、各学校要建立制度和激励机制,发动本县、本校教师在教案、作业、微课、优质课等方面进行教研和创新。要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名师、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带动作用,制作精品在线课程,努力建设我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到2022年,初步建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各级各类教育学科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库。

5.抓好信息化和教育教学的深度应用。抓好课堂应用。利用培训和激励措施,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以直播课堂、翻转课堂等形式,引导和鼓励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教育教学活动应用。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优质课、微课、朗读、美文、创客等竞赛评比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抓好学生成长评测应用。2019年,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试点,对学生成长数据进行自然有效的采集,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学生普遍和个体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按照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做好辅导。抓好教科研应用。发挥教科研工作的导向作用,创新研究模式,利用各种网络平台、通讯工具,大力开展网络研修,加强教科研人员信息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科研能力,提高教科研成果转化率。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立由政府(管委会)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本地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协调建设资金,督促建设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教育指标考核体系,督导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各级各类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统筹本校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2.保障投入,持续发展。各县市区要增加教育投入,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全面改薄工程,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明确教育信息化经费在生均公用经费、教育附加费中的支出比例。各中小学校要落实财政部和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增加部分用于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开支需求的规定,确保此项经费专项用于信息化。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社会法人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形成多渠道经费筹措体系,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强化管理,保障安全。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及时开展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工作,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将各项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配套工程贯穿整个主体工程。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部署要求,统筹部署本单位、本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确保用网、控网的能力。设立专职网管员。市教育局各科室、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均要设立专职网管员,负责信息填报、网络监管、信息安全,确保网络正常运行。建设绿色校园网络。各级各类学校应用的教育资源平台、APP要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核心价值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制定并完善网络安全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网络舆情处置应急预案,发现信息安全事件,要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报告,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