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对政协提案“统筹推进合力攻坚全面提升扶贫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答复” 索 引 号: 404796308/2019-2479562
发布机构: 衡水市农开办 文  号: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 2019年09月19日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有效性:
对政协提案“统筹推进合力攻坚全面提升扶贫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答复”

语音播报

政协提案“统筹推进合力攻坚全面提升

扶贫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答复

2019年是衡水市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需完成1.65万人脱贫,89个贫困村出列,任务非常艰巨。针对“统筹推进合力攻坚全面提升扶贫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意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实施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程。统筹推进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一是进一步压实责任。持续落实市级领导包联,根据市领导变动情况对包联7个非贫困县市区的市委常委领导及时进行了调整。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市级财政加大对非贫困县支持力度,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200万元的83%(3461万元)用于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4个非贫困县。4非贫困县投入县本级财政资金7510.62万元,较2018年增长10%;非贫困县到位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16227.62万元,较2018年增长38.52%。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各非贫困县均建立了金融服务平台和风险补偿金,今年1-5月份各非贫困县共发放小额信贷48万元。三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各县市区加大了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将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截至6月底,全市13个县市区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4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7431余处。4882个村实现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4912个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完成通村道路建设734个村,村庄绿化面积2.9万亩,更换维修新装路灯9030盏,957个村完成美化整治。四是充实了工作力量。全市13个县市区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全部设置了扶贫工作站,并明确了专人负责。五是产业项目进一步丰富。特色种植计划投入5141万元,种植高粱、杂粮、蔬菜、黄桃、葡萄等共3.35万亩,扶持2.49万户。特色养殖计划投入1472万元,养殖猪、牛、羊、鸡等7.48万头、只,扶持3245户。按照“租金+股金+薪金”、“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十项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做好“五个对接”,确保贫困群众受益。

二、扶贫机制进一步完善。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质量,统筹“后两年”和“两年后”工作,对退出县和脱贫人口完善后续扶持措施,实行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监管。制定出台了长效机制和政策,从构筑稳定产业就业增收机制、提升“三保障”水平、强化驻村帮扶等方面落实后续扶持,使脱贫人口实现可持续稳定增收。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精准防贫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已脱贫但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不强的脱贫户和非建档立卡低保户、低收入边缘户,纳入防贫监测范围,实行台账化管理,对纳入防贫监测范围的定期走访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救助,通过实施精准防贫措施,有效解决了贫困增量和返贫问题。目前,各县市区均建立了防贫监测台账,全市共设立防贫基金1647.35万元,监测低收入边缘户1176624284人。下一步,按照省要求,将由民政部门牵头,进一步完善防贫机制措施,利用社会救助资金,扩大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

三、扶贫扶志工作扎实开展。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8年12月,印发了《关于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实施方案》(衡扶贫脱贫办2018〕34),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进村入户,向贫困群众讲清各项扶贫措施的内容和要求,讲清贫困户退出的标准及党和政府的支持政策,让扶贫政策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对扶贫开发过程中涌现的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扩大宣传,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倡导勤劳光荣懒贫可耻的价值导向和崇尚劳动鄙视懒惰的社会风尚。三是提高参与意识和能力。培育其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志气和本领,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鼓励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发展产业、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加大教育资助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因人而异,实现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增收致富技能。

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通过资产收益扶贫、订单带动、示范引领、提供产品信息、吸纳就业、技术指导等多种途径带动扶贫产业发展,提高扶贫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贫困群众参与度,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同时,在资产收益项目收益和光伏扶贫收益发放中,探索设立奖励补助基金,通过奖励先进典型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增强内生动力。对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设立最低门槛,鼓励群众通过打扫自家庭院卫生、改善居住环境等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资产收益项目收益和光伏扶贫收益,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