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农科教创新联盟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 001068824/2017-2166039
发布机构: 衡水市政府办公室 文  号: 衡政办字〔2017〕9号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 2017年03月14日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农科教创新联盟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语音播报

衡政办字〔20179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衡水市农科教创新联盟建设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衡水市农科教创新联盟建设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23       

(此件公开发布)

衡水市农科教创新联盟建设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建立协同高效的农科教、产学研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整体上水平。现结合我市农牧业发展实际,就加快推进农科教创新联盟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以绿色崛起、跨越赶超、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宗旨,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目标,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整合涉农教育、科研、推广等方面资源,构建政府支持推进,涉农科研院所为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整体上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0年,把农科教创新联盟打造成全市农牧业方面的技术权威、学术权威、农业发展智库和科技创新推广中心;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研究引进示范推广一批优良新品种,开发和集成一批实用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解决制约我市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主推技术入户到田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45%,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组织机构与主要职责

(一)组织机构。市农牧局、衡水学院、市农科院、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市供销社、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农商银行、农发行衡水分行、衡水银行、中国银行衡水分行、人保财险等单位为发起单位成立农科教创新联盟。联盟设立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联盟工作委员会是联盟最高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领导组成,通过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联盟重大事项。工作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4名、委员若干名,成员由各发起单位推荐,会议协商产生。联盟秘书处是联盟常设执行机构,负责联盟日常工作,设在市农牧局,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由一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秘书长2-4名。专家委员会由各成员单位专家组成,负责重大事项咨询、技术工作指导和任务成果评估等工作,下设若干专家组,首席专家由各专家推选产生。

(二)主要职责。农科教创新联盟作为全市农业工作的智库和核心咨询机构、具体执行机构、人才培养机构和工作协调机构,参与全市重大涉农政策出台、重大农业项目立项的论证,并作为第三方市场主体独立开展论证、鉴定等工作。主要包括:开展农业科技发展重大问题调研,为有关机构和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参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承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参与国家、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产业体系;组织联盟成员优先申报国家、省、市级农业科技计划任务,协同开展科技攻关,突破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发挥联盟单位成员各自优势,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建立利益共享、义务共担的创新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不同地区横向重大科技研发集成,促进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技术提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实施载体建设行动

1、组建现代农业学院。依托衡水学院等院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优势,组建现代农业学院,师资由各成员单位推荐。各成员单位要从政策、项目、资金、人员等方面对现代农业学院的建设和运转予以扶持。现代农业学院重点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基层农技人员等进行培训。

2、建设创新示范基地。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联盟技术优势,各成员单位共同建设研发试验、示范推广、教学实习、培训实践、展示宣传和人才培养“六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功能区以农科教综合创新示范基地的名义,实行统一挂牌管理、动态管理。涉农教育、科研、推广、生产等部门和行业联合协作,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现有资源优势,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等手段,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支持基地建设。实现试验在基地内开展,成果在基地内展示,培训在基地内进行,实现科技与生产、集成与示范、教育与推广紧密结合,发挥基地高端引领示范作用。

3、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品种高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管理高端、产品高端”的要求,配合做好省、市、县现代农业园区三级联创工作;充分发挥全市现有园区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扶持一批规模大、辐射强、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集聚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政策扶持、项目引导,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支持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农村青年和农村能人等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创业创新。

(二)实施机制创新行动

1、创新农科教协作机制。各成员单位通过跨单位、跨区域合作,形成以项目为纽带的联合攻关团队,共同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力争在关键品种和关键技术上有新突破,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围绕各类强农惠农项目实施,联合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全市良种选育水平和优良品种推广能力,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2、创新专家组运行机制。以专家组为支撑,以基地为纽带,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建立1+1+N的专家组运行机制,链条式开展工作,实现理论研究与农业发展实践相一致,科研选题与产业发展需求直接对接,农技推广服务与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效益有机统一。探索农业服务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集成熟化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一个主导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支服务团队、一个示范基地、一套技术模式”的“五个一”农技推广机制。

3、创新农业重大技术征集、遴选、发布机制。按照“技术推广向前对接一步、科技创新向后延伸一步”的思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对接,根据国内、省内年度技术创新成果,加强技术集成示范,及时发布农业产业科技需求及年度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明确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简化、优化、创新农业技术与推广模式,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4、创新沟通和磋商机制。建立联络员制度,每个成员单位安排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凡涉及到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新品种培育、引进,农业项目立项等方面的信息,联盟成员间要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建立定期会面机制,每年召开年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碰头会,不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建立临时磋商机制,遇到突发性、紧急性、特殊性问题,各成员单位可申请启动临时磋商机制。

(三)实施平台创建行动

1、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各单位农业技术人员、实验室、试验基地、仪器设备等农业科技资源,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发挥已有科技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利用平台提供设备共享、技术分享、工作合作、人员交流、政策落实等服务,探索统筹科技资源的新机制。以资源共享平台为载体,建设有形平台与农业技术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科技资源大市场,逐步形成资源共享的“一盘棋”格局,集成解决问题的“一体化”格局和科技资源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一条龙”格局。

2、创建信息共享平台。联盟各成员单位依托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系统,采取增加系统功能模块等方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有效衔接。筹建联盟专门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

3、创建专家交流平台。通过举办联盟创新论坛、专家讲座、学术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工作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工作交流。依托市农牧局“建设现代农业大家谈”、衡水学院“学术交流”等现有平台开展学术讲座。

4、创建学科带头人平台。依托联盟各成员单位,在粮油、棉花、蔬菜、畜禽、种子、土肥、植保、植物检疫、动物防疫、动物检疫等专业确定学科平台,评选确定学科带头人,将平台打造成为全市该学科领域的学术和技术权威。

(四)实施农技推广行动

1、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探索社会化服务新路子,支持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任务。依托农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鼓励教学、科研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

2、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以“十大”关键技术为重点,以农技推广“十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口,重点研究推广冬小麦节水节肥标准化、玉米多元化高效生产、蔬菜产业提质增效、食用菌安全高效生产、中药材安全高效栽培、畜禽高效健康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高效利用、水产健康养殖、农业机械化全程精准作业、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全程防控等关键技术。

3、推广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以优质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组织专家编制修订农业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农业地方标准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整合科研机构、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和养殖基地技术力量,集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和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技术保障体系。选择若干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五)实施能力提升行动

1、涉农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农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以现代农业学院为载体,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化师资配置,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具有“双证书”、“双职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素质,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2、农业科研队伍能力提升围绕各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衡水学院等各类涉农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人才知识更新培训。结合农业科研项目实施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农业科技领军人才。

3、农技推广队伍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的推广主体作用,对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完善农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对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创新或推广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农业科技人员,给予职级晋升或其它形式的奖励。完善农技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出台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评价办法。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培训。

4、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能力提升依托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强农惠农项目,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探索强农惠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的机制和办法,建立健全“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人代表和农村职业经理人;加强科普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六)实施产业升级行动

1、粮油产业升级。以确保生产能力、提质增效为主线,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功能,引进、推广集成配套高新实用技术,加速粮油生产向规模化、品牌化、精品化、专用化、高端化转型,促进农业产加销同步上档升级,打造全国粮油精品生产基地、示范推广基地。

2、蔬菜产业升级。全面提升以单产、质量、效益为标志的现代化蔬菜产业水平,构建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全面发展的生产体系,打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3、畜牧业升级。坚持“高效、生态、循环”发展理念,优化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以标准化示范创建为突破口,突出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经营,全力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畜牧业,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4、水产业升级。以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民增收、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为主线,推进设施渔业、休闲渔业、生态增殖渔业、淡水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产业建设,实现水产养殖向生态、健康、高效转变。

(七)实施技术创新行动

1农业技术手段创新。适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推进互联网与农科教融合发展,通过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农科教创新中的应用,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智能化的手段,为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动态、科学的全方位服务。推动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融合,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实现路径,指导和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推广。

2、农作物技术创新。开展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培肥地力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精准农业的研究与应用,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与示范,主要作物机械化生产与农艺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等。

3新品种引进培育示范推广创新。引进优质高效小麦、玉米、蔬菜良种及栽培技术,开展抗旱节水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筛选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种质资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挖掘作物抗旱节水基因,建立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指标体系,培育抗旱节水与高产优质相结合型的新品种。

4、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创新。探索适合我市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与集成,形成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通过试验示范,研究确定适合我市机械化发展的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主推技术、适用机具机型,总结形成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模式,包括工艺路线、技术模式、机具配置方案、技术规范、机具操作规程、服务方式等。

5、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发应用创新。旱作节水与农田灌溉节水并重,生物、农艺、工程、管理节水系统实施,逐步调整种植结构,调优品种结构,推广低耗水、高效益作物及品种,加大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农艺节水技术,实施更加严格的节水技术管理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创新节水高效种植模式,同步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效益提升。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把农科教联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协作配合,落实推进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工作协商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的制定、农科教体制改革、重大项目立项和农技推广工作等重大问题的协商,统筹考虑全市农科教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科研计划、重大农业项目安排,共同推进农科教创新工作。

2、强化资金保障。安排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农科教创新联盟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联盟各成员单位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为联盟建设与创新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要充分利用现有涉农政策、项目、资金,按照资金向农科教创新工作倾斜,项目向联盟成员单位靠拢的原则,做好联盟建设保障工作。

3、加强统筹协调。联盟各成员单位在具体工作中要主动搞好工作衔接,根据工作需要注意吸收其他单位有关人员参与其中,实现人员深度融合和工作的密切协作。在联盟中逐步实现信息共享、项目共享、资金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同时,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对联盟有关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措施。

4、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农科教创新联盟和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示范推广,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科教创新工作的舆论氛围。在联盟成员网站上开辟专栏及时宣传与联盟有关的信息,以专门简报的形式宣传农科教创新联盟工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