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001068824/2016-2037622
发布机构: 衡水市政府办公室 文  号: 衡政办字〔2016〕122号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 2016年08月22日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衡政办字〔2016122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衡水市大健康、新医疗产业

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衡水市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811

(此件公开发布)


衡水市大健康、新医疗产业

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为促进以医疗、医药、保健品和健康服务产业为主体的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根据《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是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中医医疗保健、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服务,大力提高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旅游等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医疗健康机构,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依托蓝火计划衡水基地,完善政产学研用的医药协同创新体系,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培育一批拥有特色技术、高端人才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产业发展支撑力。深入贯彻落实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创新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模式,推进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渠道投入的产业支撑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

1、医药产业。依托现有制药集团、医院和高校,重点发展药品生产、生物制药等领域,构建以传统中医药、新型制剂、医疗器械等为重点的医药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医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加快医药产业化进程。研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与新型发酵产品规模化发展,促进生物制品向生物化工制品、生物基材料转型。积极开发和引进现代发酵、酶工程、生物萃取、生物制剂生产、生物基材料制备等关键工艺和技术。

推动医疗器械发展。支持鼓励企业开发生产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和适用于家庭护理康复的用品用具。在医疗器械流通领域,以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为依托,切实发挥销售网络和质量管理优势,建设医疗器械产品供应网络,保障人民群众需求。

2、健康养老服务业。构建医疗与养老有机融合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有医疗需求和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住院优先政策。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制度。

开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行动。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等服务能力;推行家庭医生制度,鼓励医生与家庭结对服务。推进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老年人照料服务。

实施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工程。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支持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健康养老业务,通过医疗契约服务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具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开展一站式办理,为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便捷服务。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等模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需求,积极开发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3、健康旅游业。整合滨湖新区、桃城区、冀州区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养生、健康服务、养老度假等产业融合,拓展健康旅游、养生养老旅游、健身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

发展健康旅游服务。以全市现有3A及以上景区为依托,整合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和医疗资源,发展健康旅游,建设集休闲、度假、健身、医疗于一体的健康旅游综合体。重点推进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新院区建设,推动医药产业与旅游市场深度结合,打造医疗养老旅游示范区。

积极开发健康旅游产品。依托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事,开发环湖骑行游、徒步健身游等旅游产品。依托竹林寺、宝云寺等发展禅修养心游,推出以禅修、静心、休闲、减压为主要元素的禅修游产品。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依托衡水湖周边湿地、地热、农业等资源,加快体验性、参与性和休闲性项目建设,打造衡水湖养生度假城和湿地健康生态区。

4、医疗卫生服务业。继续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县级医院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以国产设备为主,在有条件的县市区推进建立县域医学影像中心。以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配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三个一工程,即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位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强化服务体系薄弱领域。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加强专科医院建设。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妇幼健康、精神疾病防治、护理康复、卫生应急、血站、国产医疗设备应用示范基地等薄弱环节基础设施建设。

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进一步明确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职责。重大疾病诊疗逐步交由医疗机构统一负责,患者在社区的健康管理、随访服务和健康教育等逐步交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分级诊疗模式,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加快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基本建成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实施“e健康工程(互联网+健康医疗),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

实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高标准建设市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推进县级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力争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完善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建立中医科、中药房;加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7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支持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优秀中医药企业和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药服务机构,培育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中医药品牌。

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办医。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支持社会办医院和健康服务机构。凡是没有明令禁入的健康医疗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

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大力发展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卫生检测中心、影像中心和病理中心、制剂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推进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健康服务云平台等第三方服务外包,发展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相关第三方服务机构。

(二)重点打造的增长点。

1、体育健身产业。推动体育与健身、休闲、医疗融合发展。转变体育产业、健康产业投入方式,将体育健身作为重要增长点。依托长跑城篮球城健步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公众转变健康消费理念,使传统事后医疗投入转变为事前健身投入和事后医疗投入相结合。加强对群众运动健身的科学指导,将医疗愈后恢复与康复训练、体能训练引入定点健身俱乐部。

促进体育生活化、体育消费便利化。鼓励体育场馆、健身会所、体育组织等面向社会提供便民服务。建设综合性体育服务互动平台,推动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做好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打造一批体育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发拓展精品体育赛事,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和活动要进一步提档升级,提高影响力。

2、医药流通产业。大力推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经营发展,鼓励新开办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直营连锁药店,鼓励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实现六统一的前提下整合其他连锁企业和单体药店,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发展。

三、打造产业支撑平台

(一)构建互联网+医疗平台。

1、建设统一、开放、共享的衡水健康云整合全市医疗健康资源,建设面向百姓、医院、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医药企业的衡水健康云,实现跨机构、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为居民和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远程会诊和保健咨询等服务,为政府监管提供全面准确大数据支撑,为健康服务机构和企业提供健康相关信息服务。

2、加快建设市、县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健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项目,实现各类个人健康信息归并、整合和共享。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医院管理和信息共享系统。引进京津两地优秀卫生人才和先进技术,改造我市远程医疗卫生教育系统,提高我市医疗服务水平。

3、大力发展新医疗电子服务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面向患者、医生、医院、保险、药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型业态。加快医疗健康大数据开发,充分利用穿戴式植入式智能设备、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健康养老信息服务;打造高端医疗技术和管理平台,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高端医疗患者的服务体验。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网上支付、远程培训等健康信息服务业务。

4、全力打造智慧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集群。积极开展处方药社会化供应试点工作,推进医疗机构处方社会化供应;发展医药电子商务产业,推动自营式B2C网上药店、第三方平台模式和B2B采购平台快速成长。发展第三方在线健康市场调查、咨询评价、预防管理等应用服务,提升规范化和专业化运营水平;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产业服务水平。

(二)拓宽投融资平台。

1、完善多元投资机制。新增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要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途径,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运营。各地要定期筛选提出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通过向社会发布或召开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

2积极发展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人群覆盖面。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为参保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等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

(三)搭建人才支撑平台。利用京津一流的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采取合办、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到我市兴业。加大对高等院校健康相关专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健康管理、健康养生、中医药保健、健康旅游、健康制造等领域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充分依托职业院校和成人(社区)学院,积极开展健康产业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推进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行业的实训基地建设。

四、重点产业发展布局

(一)衡水健康产业园。充分利用衡水市生态湖城品牌和区位环境优势,依托衡水学院建设健康产业园。园区集健康教育、健康产业研究、康复、养生、健身、培训为一体,开展健康服务研究与培训,培养健康服务类人才,为建设衡水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带动我市健康产业发展。

(二)医疗器械产业园。在滨湖新区魏屯镇,规划建设1—2个医疗器械产业园,将现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向园内聚集,同时引入材料供给、包装印刷、仓储物流、交易中介等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完备的服务功能,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化学原料药产业园。我市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拥有较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规划在深州市建立对乙酰氨基酚、叶酸原料药产业园,促进化学原料药产业集聚发展。

(四)医药物流园。在工业新区规划建设1—2个医药物流园,支持鼓励辖区外的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合作、兼并、重组等形式入园发展,带动全市药品流通企业规模和质量水平的提升。

(五)药品包装材料产业园。支持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工业化生产,在冀州区开发区和桃城区赵圈镇建设1—2个药品包装材料产业园,充分发挥我市在全省药品包装材料产业中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六)探索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国家中药材种植规范,规划建设一个标准化葵花集团河北药材种植基地,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七)创建衡水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动衡水湖纳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序列,做优做大衡水湖旅游产业聚集区。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开发一批休闲度假、体育健身、文化旅游、养生养老、农业休闲、赛事旅游等旅游项目。加快衡水湖运动公园、水上运动中心、环湖游憩带建设,完善衡水湖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衡水学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衡水市推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制定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发展定位和重点,结合总体空间布局,进一步编制大健康、新医疗产业重点领域和行业专项规划,形成统一衔接的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本规划,制定本地大健康、新医疗发展规划,完善工作机制,统筹组织实施。

(二)推进政策创新。全面梳理大健康、新医疗产业领域的相关政策,落实各级相关部门出台的优惠措施,着力从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体育、医疗等产业引导基金在投向上向大健康、新医疗领域倾斜,对重大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探索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管理方式,促进重点产业和领域加快发展。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充分发挥医保基金引导健康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强势宣传阵地和平台,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节目或栏目,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健康消费观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严格规范药品、保健用品、医疗机构等健康产品方面的广告和宣传行为,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营造良好的健康消费环境。